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

 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

 

上個月ROC雙十國慶時,關於孫文的歷史定位問題有一陣熱烈的討論。剛好前陣子讀了台灣八旗出版的《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

這本書其實很奇妙,作為一本一百年前的書,當然是有些參考的歷史價值。但作者北一輝是日本的法西斯教主,日本在三十年代會走向軍國主義,和他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本書讀起來和讀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差不多,作者政治意識形態先行,滿滿個人狂熱的主觀情緒。

北一輝是宋教仁的好友,對中國革命一直很關心,當初寫這本書的動機很大部份是要替遇剌的好友抱不平。在北一輝的理解裡,宋教仁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中國民族主義者,袁世凱是個保守主義代表和支持君主立憲的英國人的傀儡,孫文則是試圖將中國改造成像美國一樣的民主國家的離地理想主義者。因此諷剌的是,基於負負得正的邏輯,若北一輝所言為真,那我們對袁世凱和孫文的評價應該要趨於正面。評價中國近代歷史人物是困難的,特別是孫文,因為隨著時間發展他本人基於政治現實總是不停地在做修正,他的政治思想放到西方哲學的框架底下不大容易說得通,好像這樣也行,那樣也可以,給政治人物和統治者太多自我詮釋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民主義可說是中國特色的XX的濫觴。

宋教仁遇剌絕對是改變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那時他才31歲,若無意外,他本來可以活到二戰時期,整個民國史都要重寫。有幾個what if可以猜測,宋教仁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他是堅決反共的,因此他不會認同孫文後來聯俄容共的政策。他也一直力主內閣制和議會政治,反對大總統制,並且主張南北要互相妥協。宋教仁的死造成南北激化,革命黨人和保守派的徹底決裂,留下的意識形態真空也間接促成毛蔣二人的崛起。宋教仁領導的中國民族主義會和蔣介石很不相同,面對中共和日本會取得更有利的結果也說不定。

北一輝對中國民族主義有很高的期許,他希望日中可以完成黃種人連手,將英俄的勢力趕出亞洲。1936年,他因為陸軍青年軍官發動二二六政變而被補入獄,罪名是"思想教唆",諷剌的是,和他期望的相反,日本法西斯主義崛起,反而促使日本南下侵略中國,而不是北上對抗俄國,他被處死的前一個月,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如果北一輝活在今日,他應該會對習近平的大中華民族復興大力好評,痛斥當今的日本右翼,應該和中國好好合作建立黃種人的世紀,而不是和美國勾結。

以上當然都只是如果和臆測,可以確定的是,辛亥革命至今已一百餘年,無論是從孫中山到蔣介石,還是毛澤東到習近平,都是民族有餘,民主不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