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讀了《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台灣行人出版。作者​增田寬也是日本政治家,前任總務大臣。

這本書的原文版四年前在日本出版時大賣二十三萬冊,討論的問題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就是生育率降低人口減少,日本現在已成"極點社會",就是年輕人口一直從鄉鎮流失,進入東京這個超大都會黑洞,但外來的年輕人口在大城巿裡都被當作廉價勞力使用,大城巿生活壓力大,社福資源珍貴,因此生育率低,同一時間編鄉城鎮人口慢慢減少,最終消失,失去偏鄉提升年輕人口的大都會,最終人口數也會下降。作者計算如果按照現狀發展下去,日本的總人口在五十年後就會跌破一億,一百年後甚至會跌破五千萬。

"極點社會"的現象在台灣也是清楚可見,年輕人口都集中在大台北都會區,但台灣的整體人口卻在下降。馬來西亞雖然生育率高,整體人口還在高速上升,但華人的生育率己經趨緩,因此這個"極點社會"的現象會提前在華人社群出現,即年輕人口高度集中在雪隆以及新山新加坡生活圈。

因此關鍵還是在如何在地方創造有產值和高收入的產業和工作,讓年輕人可以留在偏鄉深耕,在這個資訊發達,移動成本低廉的年代,其實應該沒有很困難,只是有沒有人有計劃地去促成這個平衡發生,不然資本的力量還是會將年輕人口往大城巿拉移。

不過要談人口問題我自己也是有點心虛的,因為我自己也沒小孩,對人口老化這個社會問題實在是沒什麼貢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