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
我覺得這雖然是一本60年前的老書,但我認為很適合現在的人靜下心來慢慢讀的一本書,尤其在這大家誤解愛為何物的年代。
本書內容都圍繞在討論「什麼是愛」,從資本主義的角度,從宗教的角度,從心理層面的角色,從社會規範的角度,從為什麼人類需要愛的需求上進行嚴密謹慎的探討。簡單概括,作者認為愛就是給予。
而本書最著重的內容盡在「第二章——愛的理論」中很詳細的說明。作者佛洛姆認為讀者必須在了解愛為何物才有辦法繼續探討如何去「實踐愛」。而在此篇章中他把愛的核心價值定義成“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缺乏這四者價值觀都很可能是偽愛。在此章節中他很詳細的剖解了愛的對象為-兄弟,母愛,男女愛,自愛,對神的愛。
其中他不斷提到仍需要愛是因為要避免疏離感,而母愛則是人類第一次接觸到的愛,並認為母愛是無私,偉大的;而父愛則是有競爭,賞罰分明,畏懼的(但我認為這是時代的局限,人類在進步,現在的父愛也具備無私偉大的奉獻)。而很有意思的,在“對神的愛”章節中他批判了那些盲目崇拜的信徒,人類對神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信仰,而是在行為中與“被人格化”的神的美德品行相近。其中「自愛」的章節他有說到自私與自愛是兩個不一樣的價值觀;自私與無私很可能是一種無法去真正愛而產生出來的病態。
在「愛的實踐」的篇幅,他首先說明了藝術應該是要靠自律,專注和耐心才能夠很好的成為某領域的行家;而實踐愛的藝術,則需要靠著信仰與勇氣,因為愛取決於相對程度的不客觀,更需要發展出謙卑,客觀性與理性來去壓抑我們的自戀扭曲產生的不客觀。
我認為這本書除了一些內容有局限性(譬如他說同性戀無法理解愛),我覺得內容都很不錯,尤其在如何避免投射錯誤的愛在被愛對象上,本書提供了一個很不錯的方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