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2917709.html )
隨手翻了朱嘉漢的小說《禮物》,結果覺得非常之好,欲罷不能,一直看下去到把整本讀完。是我近期閱讀的台灣文學中,最好的作品。
狄更斯說所有小說都應該是對文學傳統的呼應,《禮物》去得更遠,不只文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都丟進去調度,提高了閱讀門檻但十分緊實,沒有炫技的意味,讀者和作者在小說中針對各種經典文本(這個文本包括人物)進行互讀,是有認真思考的小說。
我覺得這是接近理想狀態的小說,讓作者和讀者之間有一種“共通的私密性”,(不是指那種作者寫自己隱私的私小說),藏在小說細節裡共感。因此理想的小說家是一個尷尬的存在,福樓拜說小說家不應該成為公眾人物,忠誠的讀者也希望小說是只為少數所知和擁有的,(而且和作者要保持距離,避免見到本人幻滅),直到他死作品被經典化,這樣作者才能保有與群眾的距離,避免政治和資本的介入,維持文學的純粹性。但在資本主義時代這種期許其實十分殘酷,表示小說家在現實裡得生活得很刻苦,(除非家裡有錢或有人養)。但有時過於刻苦的生活也會讓小說家流於孤憤而毀了他。
自己喜歡而多產的小說家是值得珍惜的,就是每次有新作出版就會跑去買回來讀完的那種,這讓讀者有種被陪伴的成長感,在些許的熟悉感得到新的養分,但寫小說是消耗的事,要突破和不重複自己實難,這需要一些機緣。
推介文學書一般是很少人買,買了也很少人讀,所以我在這裡推介這本小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