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2635.html

 

讀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時,覺得這本書的話題性太強,所以沒有列入馬上閱讀清單。後來作者自殺離世,一本文學作品變成社會事件,牽涉到人事非常多,文壇內外也有幾次紛爭,當下自己的情緒也深受影響,也針對一些論爭在臉書上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覺得自己無法很客觀和抽離地將這一本書讀完,就先暫放一旁。

直到前幾日回檳城家裡,看到老媽床頭放著這一本書,便拿起來看。這或許是多年來少有的幾本,老媽讀完後我馬上也拿來看的親子讀物。

或許這原本就是一本和現實脫不了關係的書,一翻開這本書,便清楚寫著"改編自真人真事",所以這書一開始便不是一本單純追求美和好看的文學作品,真實性注定遠大於文學性,如同在小說中房思琪和李國華的崎戀裡,文學的存在只是作為意淫之用,這小說在現實世界裡,文學的意義也只是一種控訴現實和批判的工具。

小說的故事主要圍繞在兩條線上,補習名師李國華和他的學生房思琪,伊紋和她的老公一維。作為一名男性讀者和寫作者,閱讀這本書時的心情是沉痛的,作者對男性黑暗面的書寫很深刻,比我自己寫自己還要黑暗。閱讀這本小說時我只看到父權處處,女性在這父權社會裡一直是扮演迎合和崇拜權力的角色,女學生從小就被教育成要做師長眼中優秀的好學生,而成年女性也有壓力要找到一個人們眼中的好對象結婚,擁有一個理想家庭才是幸福,這樣的位置和姿態讓女性面對父權的暴力時,根本毫無招架之力,小說裡,李國華第一次上房思琪時竟得到得這麼容易,伊紋被一維一打再打,到流產後終於離開了,重遇他時又很輕易地被睡了,女性面對父權的暴力時,竟然沒有離開或抵抗這些選項,只能選擇"愛"上施暴者,期望事情或施暴者有一天會變好。

只是征服欲和佔有欲並不是愛,被征服欲和被佔有欲也不是愛,愛應該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上,為對方所著想付出對方所想要的同時也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黑暗面人皆有之,只是自己是不是選擇去控制它,並以人性中良善的一面克服。

令人遺憾的是,小說中的人物,到故事的最終都沒能真正地從傷害痊癒,房思琪最終精神崩潰,伊紋看似的好結局,也是建立在毛毛這個"好男人"的出現上,心理上依附父權的態度其實沒有太大不同,或許這麼說苛刻了點,但若細讀毛毛對伊紋的告白,仍不免覺得他的包容和愛仍是有條件地建立在他的佔有欲上。

人的一生很長,不可能活得完美,要能跨越傷害,和傷痕共處,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這本小說的內容和作者的親身經歷向這父權社會丟出了個很大的問號,這麼強而有力的控訴,讓所有男人恐怕都不能不讀這本小說。

這個世界,是否真的沒有幾個男人,懂得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