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2917739.html )
讀了孔復禮的《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台灣商務出版,但使用的是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譯文。
作者孔復禮又名孔飛力,(因為他的英文本名是Philip Khun),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博士。
這本書相當完整地以大歷史敍事方式,介紹了華人的世界移民史,而且有相當大的篇幅著墨在東南亞,特別是馬來亞(含新加坡)和印尼。故事從明代開始說起,到談方言群的認同,到華人如何從大陸向世界各地移動,如何成為歐洲殖民者治下的"二等公民",成為剝削在地原住民的幫兇,但又常為歐洲殖民者所忌,成為歧視甚至屠殺的對象;談海外華人如何和在地住民產生連結,如何產生在地認同,在二戰後各後殖民新興民族國家的社會處境又是如何,最後一章則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移民政策,中國人新移民的流向,以及全球化的華人政商關係,甚至是"沒有地域的華人民族國家"的想像的共同體。
這是一本美國漢學家寫的書,但諷剌的是,全球華人都值得一讀,因為沒有一個華人社會的體制內歷史教育把全球華人移民史講得好。比如對馬來西亞華人來說,書寫所寫關於馬來亞部份應該是常識,但其實很多這些歷史馬來西亞華人自己都未必清楚,而且這本書梳理了很多重要的脈絡其實回答了現在的馬華社會現象,比如華人沙文主義,華人民族主義的起源,(所謂"中華膠"是如何煉成的"),比如在地同化和買辦機制,("我不是華人我是馬來西亞人")。作者在這本書裡還很精確地舉了馬哈迪(針對華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論述("馬來人天性隨和(懶惰)所以理應被保護(以免於萬惡的華人剝削)),和林連玉的文化多元主義作為比較和參照,千里之外可以有這樣的眼光很不容易。(不過這本書成書較早,有提到馬華公會的政治功能,但現在馬華已經被剿滅了。)
結論是這本書有很多值得細寫和討論之處,如海外華人對一個強大"祖國"認同的渴望和本土社群認同關係之間的掙扎,如各地華人境遇之比較,(華人大屠殺發生在巴達維亞而不是馬六甲,因馬六甲華人和在地住民社群之間關係比較緊密),(泰國華人的處境最好因為泰國從未被殖民沒有華人"幫兇"問題),如東南亞二十世紀初"土生華人"和"新客華人"之間的矛盾。
還真的是一本"是華人就進來看"(馬來西亞華文網路論壇最愛的騙流量標題)的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