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公路
讀了馬華小說家那天晴的最新力作《寂寞公路》,馬來西亞紅蜻蜓出版。
那天晴大我幾歲,我是讀那天晴的小說長大的,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影響了一個世代的好些馬華文青。那個年紀的我還未社會化黑化,在校園裡苦苦掙扎,試著滿足父權社會對自己的期望,搶奪一個可以在現實中生存的位置,同時無能為力地關心著家國巨大的黑暗。那天晴的小說如年輕版的馬華村上春樹,在令人喘不過氣的沉悶中帶來一點點的光。
在《獅子山傳奇》,《執行者》,《蠻荒傳奇》的各種嘗試和摸索後,《寂寞公路》重新招喚那個年輕的孤島少年,再次上路。小說的故事發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吉隆坡天龍國馬華少年,在馬來半島各州趴趴走,同時和不同的女子發生各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交流,(實在是很吸引異男閱讀的題材)。
性愛描寫是那天晴的強項,在《寂寞公路》中主角和一個充滿燒肉味的女孩發生關係,滿足著性慾的同時滿足著食欲,這段書寫也展現吉隆坡粵文化本位的特色,如果是我寫的話,那女孩必須得是檳城福建麵的蝦殼味。
有趣的是故事中主角完全沒有踏足沙砂,最後卻有一大段情節發生在新加坡,非常的馬來亞。
現在老了以後才懂,我們在那天晴小說找到的,是對父權社會的抵抗和逃離,我們試圖批判為自己的理想獻身,人參裡總是有認識的人死去自己卻活了下來,不主動不負責不拒絕地被年輕女體喜歡和溺愛,發生各種不見容於父權體制的關係。
但終究我們還是會長大,當小說裡出現游鴻明的歌時,作為讀者的我都忍不住發出一陣怕被現在真正的年輕嘲笑的心酸,我們早是大叔,那個年輕的歳月己經過去了。
十多年前的《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中,小說裡的人物為了打倒巨大的巫統的黨國體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寂寞公路》卻完全沒有提到這些政治和大時代的事,是509後己經沒有什麼好打倒?或是不寫的比寫出來的更令人感到幻滅和悲哀?還是中年以後發現真正的扺抗不在政治而是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只能希望可以在作者的下一本小說中找到更多的線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