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心得
近代中國史上,蔣介石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過的歷史人物。但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過去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處在一種兩極的說法。如果以國民黨或中華民國的史觀為主的話,就會覺得蔣介石是民族英雄、影響中國的偉人等等,但如果是以中共的史觀為主,自然就會說蔣介石是「美帝」的下屬、分裂中國的民族罪人云云。
這些都跟20世紀後的政治局勢有關,簡單說就是立場影響大腦。不過也無法否認蔣介石自身的經歷,以及他在近代中國最混亂時期所作出的選擇,都讓他成為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名義上結束了中國的軍閥割據和南北分裂,並持續加強當時中國的總體實力,為中國之後抗日打下基礎,艱辛地對抗日本的侵略,最終成功等到日本的投降,也讓外國結束跟中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這自然是「功」。但他在任內實施獨裁手段,他在戰爭時期為了對抗敵人實施的一些殘酷手段,他領導的軍隊和政府也出現許多貪污腐化的問題,最糟糕的自然是他到了台灣後,用白色恐怖的手段來統治台灣,這就是他應該負責的「過」。
近幾年來,就有看到比較多持平地對蔣介石進行評論的書籍,最新一本出版的自然是潘佐夫教授的《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亞歷山大·潘佐夫教授是一位俄羅斯的漢學家,也是近代史專家。他之前有撰寫《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和《鄧小平:革命人生》,就通過借閱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解密的蘇聯檔案,補齊了俄國一方對這兩人的看法。
最新這本《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如此,在閱讀了大量的蘇聯原始檔案,包括兩冊蔣介石個人檔案,這就讓這本傳記有了其它蔣介石傳記所沒有的獨特內容。當然他也大量使用了美國、中國以及台灣有的資料,尤其2005年在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佈的《蔣介石日記》。
在書中導論之中,作者似乎認為美國對蔣介石的評價不太公平,這也影響了美國在國共內戰時對蔣介石政權的判斷。雖說如此,但作者也並非一味地奉承蔣介石,應該說,如果讀者期待能夠在這本書裡看到什麼「蓋棺論定」的結果的話,那注定要失望。實際書名「失敗的勝利者」就為這本書的調性做出完美的詮釋,我們很難去說蔣介石的一生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就如我們很難去評價他的一生到底是正義還是邪惡的。但也許每個人在歷史上本來就擁有複雜多變的形象,希特勒愛護家人和動物、卻殘酷地種族清洗猶太人,就是同樣的道理。
先釐清了這點,在閱讀本書時才不至於陷入探討是非功過的執念。而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通過詳細的記錄蔣介石的起居作息,希望可以從中窺探他複雜的性格從何而來。蔣介石性格沉著、自律,後來還信奉了基督教;但另一方面,他也很容易陷入憂鬱和歇斯底里的性格之中,導致旁人需要有極大的耐性才能夠和他打交道。他有爭權奪利的野心,但也有強大的使命感,希望自己能夠建立一個和平、民主且統一的中國。他對身邊人都重情重義(書中有提到他對結拜兄弟的兒子視如己出、以及他對導師孫中山的忠誠),但也會對民眾採取殘酷的手段(黃河決堤、長沙大火和白色恐怖等等)。
這麼一個複雜的人,要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看清他的人生呢?作者採取的方式是如同捲軸一般,從蔣介石出生時說起,到他的成長和崛起,他在危難之中扛起領導中國對抗侵略,一直到國共內戰後他敗逃到台灣為止。通過這種方式,讀者可以看清楚蔣介石的人生軌跡,讓我們對他人生的高低起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雖然閱讀了這本書後,依舊還是難以對蔣介石這個做出評價。但我覺得閱讀歷史,就是要接受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辦法去得到黑白分明的結果。至少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蔣介石的一生,無論我們對他的看法為何,我想我們至少可以承認,他對現代的中國和台灣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