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慕的城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2638.html )
讀了陳家毅的新書《思慕的城》,台灣聯合文學出版,覺得非常好。
陳家毅是新加坡知名建築師,獲得建築獎項無數,曾設計2010上海世博新加坡館,近為新加坡植物園策劃和設計擴充案。
這本書散文集全彩印刷,設計精美,排版舒服,有很多有意思的照片/圖片,是"一名詩人建築師的全球漫步"(胡晴舫語)。全書的章節依城巿排序,分為新加坡,港澳,曼谷,金邊,台灣,中國,日本,倫敦,伊斯坦堡。
閱讀這本散文的感覺就好像和作者到不同的城巿散步,聽作為專業建築師的作者和你分享這些城巿和其建築的歷史,人文,美學,也有政治的批判和對社會的關懷。建築是個很特別的專業,它關乎科學和工程,關乎資本的運作,但又是一種極致的藝術表現方式,需要很好的人文素養,建築又關乎公共空間的設計,所以又涉及政治和居住正義,試著在一個很資本主義的場域關懷弱勢,建築關乎理論,創作,想像力,但也重視執行和實踐。
我自己的興趣比較在職業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曾在《醫者》裡討論過這個問題),所以職業也會影響一個文字和敍事方式。作者在書中提及建築師是一個漫長的志業,因為很多建築工程都很漫長,所以七八十歲才稱老,我自己的觀察是作者的文字很從容,很有耐心,感覺時間很多可以一直談不同的脈絡和資料,但其實還是圍繞著一個中心的關懷,作者在文中很少提到自己,但透過這些關懷,我們可以讀到作者的格局,眼界,想法和其所在意的。在這個速食和急於表態的世界,我覺得這樣的文字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全部篇章裡我最喜歡日本的部份,書末陳家毅和阮慶岳的對談也很精彩。
推介大家去買這本書來看。
作者陳家毅也將在這個星期六下午三點半在草根和仁余有一場難得的對談,歡迎大家來玩。
陳家毅在〈一步一步走向黯光的所在〉一文中寫道:
"北方住宅的設計向來會遵守坐北朝南的不二法則,以為在陽光稀薄的冬天好直接取暖,殊不知日本傳統庭院有時為了借遠處的山景,反將觀園朝向轉向北面。這布置讓南來之光投射在北籬上或樹木之端,才婉轉折射入室,光線便柔和有趣多了。"
或許寫作也是如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