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四十講

 文學四十講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2648.html

 

讀了劉再復的《文學四十講》,台灣聯經出版。

其實近年一直有在讀一些文學的書,但很少在臉書寫相關的貼文。站在推廣文學的角度,是應該多寫些,但“談論文學”這四個字本身就充滿矛盾,因為文學其實是很個人的事情,要到這麼多人面前掏心掏肺,本身就有點矯情。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作者寫出文本,讀者閱讀文本,就結束了,要批評也應該是一種嚴肅的寫作,但臉書不是合適的平台。若勉強要談論,最好的狀態也是在現實裡一對一進行,那有種私密感,運氣好的話可能可以達致某種心靈契合,但疫情之下人與人的距離更遠,這樣的機會也就更少。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活在這個時代文學如此匱乏,當資本主義無限膨脹,不只是反民主,也是反文學的。“文學”變成一種職業,一種身份認同,一種宗教信仰,一種市場定位,延伸出許多符合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功能性的“文學周邊”,但其實都和文學無關。只是人總是要生存,沒幾個人有那個運氣可以自外於資本主義,被當作文豪供養起來,以偶爾發出文學的詠思和嘆息。

文學也應該是非政治的,包括民主政治,但我們總是離群眾太近,臉書一開,也很難忍住不對什麼政治時事發表評論。這也是一種活在“第三世界以上,第一世界未滿”的場域的宿命。或許可以讓自己達成某種人格分裂以解決這個問題,但若此則政治人格注定較文學人格更廣為人知,而誤解是必然。

寫作和閱讀都需要獨處,可能在一個理想的烏托邦裡,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盡社會責任到一個程度,過後就斷舍離就不理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