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變
(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2641.html )
讀了新華作家黃凱德的最新短篇小說集《豹變》,新加坡城市書房出版。
黃凱德是新加坡70後華文作家,曾在報館當記者,和在大學兼職教書,出版過七本創作,這本是我的第四本黃凱德,包括散文集《又暗又光亮》,詩集《三四行》,散文集《Dakota》。黃凱德的書的特色是,除了文字自己寫之外,設計由內到外也自己一手包辦,所以有種手工書的文青質感。
《豹變》收錄了黃凱德的十篇短篇小說,字數不多篇幅不長,薄薄一本。小說的結構多為由新加坡大歷史中的某個社會事件開始,然後發生一連串光怪陸離的事情,再和那個大事件以某種關聯結束。
而那些光怪陸離的事情,多和男人的陽具有關,是小說家筆下重要的意象。如陽具在吃了豬肉以後會縮進去,或有人生下來只有一顆睾丸,或練功者割掉自己的一顆睾丸,或跳湖自殺者屍體有顆睾丸被鯉魚吃掉。陽具在這本書裡最光宗耀祖的時刻,是一個反黃群眾大會時被公然掏出。
感謝作者老師彭飛的序,對小說牽涉的歷史社會事件做了分析,幫助讀者進入,如《鱉瘟》寫1967年新馬豬瘟;《豹變》寫1973年新加坡動物園黑豹逃跑;《雙槍》寫1972年新加坡通緝犯林萬霖伏法;《包》寫1964年火城種族暴動;《美麗新世界》寫1986年新世界塌樓;《聖誕島來的男人》寫1958年聖誕島售予澳洲;《馬可波羅》寫1950年新加坡反黃社會運動;《我是李小龍》寫70年代馬共;《九九神功》寫1984年大選;《莫比烏斯環帶》寫南洋大學關閉。
小說本身是寫得精彩的,充滿現代主義式地嘲諷,但讀完這本小說集我比較感到困惑的是,我讀不大出作者寫作的calling,(當然calling也不一定是必要的),新華再早一些的小說家如英培安和謝裕民的小說都有很明確的意圖,作者作為新加坡為數極少的本土華文精英,小說也是新加坡華社視角,小說背後應該還有更多要說的事,(還是只是藏得太深?),這本小說集給人感覺卻是獨立於新華文學史之外的孤島之作,亦或在處境艱難的華社,不繼承才是最大最深刻的叛逆的姿態,(還是作者覺得那個強調文學史脈絡的大文學式寫作早已過時,也無法呼應當代新加坡的需求)。
無論如何,黃凱德是新華文壇少有一位很特別有才氣個性鮮明的奇葩,期待他在小說創作上有更多的產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