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公司與亞洲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
(網店鏈接: 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7896.html ) 在《海上傭兵》之後,可以讀《東印度公司與亞洲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這是台灣八旗文化在2018年出版的書,這本書的原文是日文,作者是羽田正,是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是伊斯蘭史專家。 這本書基本上可以視為《海上傭兵》的背景閱讀,從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來談亞洲大航海時代的故事。 故事從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達伽瑪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開始。在那個時代,歐亞的陸路交通基本上為幾個伊斯蘭陸上帝國所控制,包括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伊朗的薩法維帝國,和印度的蒙兀兒帝國。所以歐洲人只好往海洋發展,其中一個很積極的王國就是葡萄牙。 達伽瑪找到去印度的航線後,航海就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因為每次去一趟載回亞洲的物產,不只可以支付航海的成本,還可以大賺一筆,因為其取得亞洲物產的成本,比走歐亞陸路要穿越伊斯蘭勢力範圍還低,所以可以說是"人出得去,貨進得來,葡萄牙發大財",葡萄牙人甚至誇口,"從此威尼斯人只能去捕魚"。 達伽瑪在傳統航海史上多被視為一個創造歷史的英雄人物,但其本人其實頗為殘暴,到了印度洋之後,就到處攻擊穆斯林的海港,殺害穆斯林商人,搶走他們的商品,因為對葡萄牙人天主教徒來說,穆斯林不過是異教徒,死不足惜。葡萄牙人憑著武力在印度洋到東南亞沿海各處建立據點,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擊潰和佔領了馬六甲王朝,開始了和柔佛王朝和亞齊蘇丹國的三角戰爭。而那時的印度洋原本是自由的海,因為蒙兀兒帝國等是陸上帝國,沒有"海權"的概念,所以穆斯林商人可以自由航行和交易,海上和沿海的事情帝國不管,所以葡萄牙人的暴行在帝國皇帝眼裡也不過是沿海的小紛爭。 但是在東亞海域就並非如此,因為朝貢貿易的關係,明王朝對海上的事情可是很有意見,所以葡萄牙人在東亞海上佔不到什麼便宜,最後只好在澳門落腳,明朝皇帝最後也就"恩賜"他們留在那。 葡萄牙試圖壟斷印度洋的貿易,實際上他們沒有這樣的國力和海軍實力,但在經過數十年後,他們的做法引起了其他歐洲海權的國家注意,如英國和荷蘭這兩個新教國家。荷蘭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是死敵,打了一場多年的獨立戰爭,才成立荷蘭共和國,而葡萄牙在十六世紀末成為西班牙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