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隱喻
最近讀了由蘇珊·桑塔格所著,麥田出版社出版的《疾病的隱喻》。書裡除了一篇同名論文,還有作者在十年後以愛滋病為對象延伸舊有論述的<愛滋病及其隱喻>。<疾病的隱喻>的寫作起源於作者患上乳癌後,她發現社會早已賦予疾病一套神話式的説辭,以至於扭曲疾病本身。因此,人們或產生非理性的恐懼、迷信無效的治療方法,或詭異地期盼疾病降臨自身,使自己披上特定的氣質與形象。桑塔格在兩篇論文中從文學作品、政治言論、社會氛圍等方面入手,將包覆著疾病的層層隱喻一一解剖,並期望能夠通過這種理性的解析,為疾病去汙名化、去神秘化。
書中其中一個主打的論點,是每每那些還沒找出確切的病因和治療方式的「新的疾病」*1 出現時,總會被神秘化、被人們恐懼,接著它會與那些令人厭惡的、被視為邪惡的事物劃上等號,由此完成隱喻。疾病作為隱喻經常出現在政治話語和社會課題的討論之中,這一方面簡化了原來複雜的議題探討、極化對立意見,另一方面使疾病的形象變得更為負面。每一句以疾病為隱喻的言論都在暗示大眾——疾病是混亂,是邪惡,是有道德瑕疵的,而我們要確保自己正常而且言行舉止符合主流的道德價值觀。
這兩篇論文還有許多值得讀者一再思考一再咀嚼的觀點,這裡提及的僅僅是皮毛。對我來説,這本書讓我以新的視角理解「疾病」。回顧這兩年半的疫情,我們可以輕易地將如今的情景與書中的内容聯繫起來。對無藥可治的病毒的恐懼、對偏方的迷信、被賦予道德意義的病毒,這些雖然是我們這兩年經歷的事情,但作者早在四十多年前便為這些現象提出至今仍貼切的分析。
正如作者所説:「我寫作的目的,是平息想像,而不是激發想像。」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意識到長久以來覆蓋於疾病之上的各種隱喻,從而真正認識疾病本身。
*1 書中提到有些疾病并不真的是「新」的,它們起初傳播於落後國家,因此不為人所知。直到它們流入西方國家後,這些疾病才被發現並被定義為「新的疾病」,這也側面反映出醫學界的西方本位思考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