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殺死那隻狐狸

 徒手殺死那隻狐狸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63831.html

 

《徒手殺死那隻狐狸》全書分四輯,輯一 青春過敏原〉,主要講述大學時期的生活與感受;輯二〈青苔日記〉,是念大學先修班前後的人事:祖母、祖父、母親、彼時同窗、當臨教的日子;輯三〈Y人正傳〉,以高中畢業為軸心,回憶童年,那些隨九○年代悄然遠去的電影院、咖啡店、兒時的玩物;輯四〈銀河鐵道之夜〉,是大學畢業的邊緣,以及投入社會以後。

這本書讀到更多的是孤獨和離別:祖母的去世、姐姐的離家、朋友的去世和自己離家讀書和工作。以〈張懸彈錯一把吉他 〉為首篇,張懸的音樂帶給作者很多人生重要時刻的陪伴,之後以回憶的方式,紀錄大學生活的五味雜陳。〈養一隻受傷的貓,在路上〉則是書寫與家人的離別,不捨卻又無法返回的心情。

青春大約是占據人生的三分之一,而在青春遇過的人事物,都是成長過程中促成的養分。文字中讀到的疏離和孤獨,無不是對成長的一種見證。散文世界還是很奇妙的,我們總是孤獨地前進,卻也不斷地原路返回,將所有遺落的那些一一撿拾和拼凑,即使那些風景已經成為過去,過去的人事物也可能與現在的我們再無關係了。

這讓我想起張懸的一首歌〈關於我愛你〉,歌詞那麽寫道:「在必須感覺我們終將一無所有前/你做的/讓你可以說/是的/我有見過我的夢/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我把它看作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過去是人生必經的事情,青春是美好的,但同時也帶著孤獨和遺憾,但我們都見過和擁有過了那些夢和那些過去。散文沒有辦法捨棄過去,但它也許會在無形中替你將過去都安放。在時間面前,都會生長成另一種釋懷而強大的模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