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

 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by Hossein Kamaly | Goodreads

 

讀完《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

作者胡塞因·卡瑪利本身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系博士,也是哈特福德神學院伊斯蘭研究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蘭經》、神學、宗教哲學、思想史和文學。作者在書中序言中有提到,會觸發他決定寫這本著作的原因是因為珍妮·莫瑞的《二十一位女性的英國史》,這促使他決定寫一部談論被歷史埋沒的伊斯蘭女性的故事。

而談及伊斯蘭,很多時候我們都將伊斯蘭和厭女掛鉤,認為伊斯蘭屬於一個仇女的宗教,女性的權益也較為低落,但作者卻反駁這種說法。他認為如果追溯最源頭的伊斯蘭教義,也就是探索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導,伊斯蘭其實是尊重女性的宗教。而且他認為伊斯蘭在歷史上也有許多代表性的女性,只是這些女性的故事也被後來的父權體制社會給埋沒了。

作者在書中挑選的二十一位伊斯蘭女性,從穆罕默德的妻子哈蒂嘉和女兒法蒂瑪開始,到中世紀各個威名顯赫的統治者,一直到影響現代政治進程和文化的女性,都盡可能挑選不同時代和不同階級的女性,他們之中甚至可能對伊斯蘭的教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作者更重視的在於,這些伊斯蘭女性如何在身為「穆斯林」和「女性」的情況下盡可能活出自己燦爛的人生。雖然因為時代的限制讓他們當中的許多都無法獲得好下場,但他們依舊應該被歷史重視,而不是就此埋沒。

當然現代伊斯蘭世界的確有歧視女性的問題,不過作者在書中也沒有刻意洗白或者維護這些歧視。而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去探討的,其實是為什麼伊斯蘭會從一個原本尊重女性、變成現今對女性歧視的宗教。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來改善這點呢?所以我認為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就在於此,當作者提及這些女性的故事時,這不僅是一種賦予女性權力的作為,也是一種祛魅的做法。女性在伊斯蘭裡並非只能被要求在家裡,只能順服的角色,而是同樣可以獨立自主的「人」。

對於馬來西亞華人而言,我也覺得這本書非常重要,一直以來由於我們國家族群之間的問題,我們對伊斯蘭和穆斯林其實真的很無知,也有著太多的偏見和誤解。而書中在探討伊斯蘭女性的歷史時,也多多少少梳理了伊斯蘭分裂的歷史,包括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紛爭,以及之後遜尼派更進一步的分裂。因此閱讀本書,我們對伊斯蘭的歷史也可以有更深入的認識。

就像我一直以來所強調的,唯有理解,才能夠擁抱彼此的差異,《面紗之下》這本書,除了是一本難得的女性主義作品,也是一本重要的跨域書籍。台灣因為新南向政策,所以常常強調這類跨域書籍,而我們馬來西亞華人長期生活在馬來人之中,實在更應該關注這一類的書籍。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讓我們對友族同胞有更多的理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