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書成癡的真心告白
讀完《賣書成癡的真心告白》。
作者馬丁·萊瑟姆是一位印度史博士,曾經任教於赫特福德大學,但後來轉而成為書商,在文化圈待了整整35年。他於1990年開始在英國水石書店坎特伯里分店擔任主管,據說是水石書店任期最久的店經理。而水石書店也是一家已經有40年歷史的連鎖書店,由蒂姆·水石創立於1982年,後來幾經易手,目前是由俄羅斯人的A&NN資本基金管理擁有。
這本書英文原名是The Bookseller's Tale,直譯就是「一名書商的故事」,但我很喜歡現在的譯名,因為閱讀本書內容真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書籍和賣書的迷戀。原本還以為只是談論書店日常,但閱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單純談論「書」的書,也是一本由愛書者寫給全世界文字中毒者的好書。
在序章作者就直接表示自己覺得電子書籍的「冷硬技術」和實體書讓人直接與書本溝通的方式「大相徑庭」,明顯表明了自己對電子書籍的不以為然。但我卻可以理解他那種心態,我個人也是有閱讀電子書籍,但相較之下,我在進入一家實體書店、觸摸一本實體書、嗅聞實體書的味道,都會讓我感到莫名的感動,即便沒有閱讀到書內的問題,書本身就可以給我帶來撫慰。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言的「與書本溝通」。
而作者淵博的知識也讓這本書讀起來精彩連連,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從低下階層人士如飢似渴地在惡劣環境下進行閱讀,到王公貴族為了收集書本不惜一切手段;從古時候的手抄本以及文字旁邊的精彩旁注,一直到印刷技術出現後在書籍文字旁邊寫下備註的習慣;從走賣書販到書店再到圖書館,我們彷彿跟隨著書籍在時空裡完成了一場旅遊。
當然作為賣書超過30年的超級前輩,作者對各種書籍的介紹才真的叫我拍案叫絕。不單單只是知道書籍的存在,而是明顯真的有閱讀過他推介的這些書籍,數量之多、種類之廣,都讓人感到佩服。我賣了30年的書後,是否可以達到作者的程度呢?
其中最叫我感到感動的篇幅,是當作者談及安撫之書的部分。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那一本書籍,是可以在關鍵時刻安慰你的心靈,甚至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我想同樣作為一個賣書的人,能夠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安撫之書,真的是一件令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如作者一般的書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