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失控:為什麽人們會忍不住做壞事?法律管不住的人性密碼

  行為失控: 為什麼人們會忍不住做壞事? 法律管不住的人性密碼| 誠品線上

 

行為失控:為什麽人們會忍不住做壞事?法律管不住的人性密碼一書是由法律及社會學教授班哲明(Benjamin van Rooiji)和心理社會行為學家亞當(Adam Fine)所著。書中以法律為塑造人類行為的密碼,深入剖析造成人們在繁複規則運行的社會中改變行為或不願改變行為的原因及背景,同時以大量案例輔佐說明。

作者一開始便言明法律的複雜和條目之多,造成一般大眾不可能無時無刻都記得自己得遵守哪條法律。然而,正如現今大部分的人上車後會自動繫上安全帶、乘搭飛機時知道不可帶多於規定容量的液體,事實上這些規則已經被人們吸收而不自知。作者提出,若要改變人們的行為,重點在於觀察人們如何回應這些規則,而非僅僅制定出新的法律。以繫安全帶的相關法律為例,它在美國施行初期反應不佳,後來透過官方積極的宣導、設計易記的標語以及設置罰款才提高了人們對這一行為的重視。有趣的是,不繫安全帶的罰款比超速罰款來得低,但比起超速,人們更擔心安全帶的問題。這也指出了書中作者們想告訴讀者(或規則制定者)的另一個特點——人們並不總是理性的。

人們在遵守規則時,不一定是理性思考後的決定,也可能是被潛意識支配,因此懲罰有其迷思所在、誘因偶爾會失效。作者指出,懲罰不是像人們直覺認為的那樣,懲罰程度越嚴厲越能有效嚇阻人們,而是視該懲罰的確定性及改變人們對規則的認知。除了懲罰,作者也提出經常被人們忽略的一環,即治療犯罪心理及協助有前科的人們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性。

雖然書中前半部分較多提示直覺未必準確的内容,但作者們也討論到反向利用人們下意識的從眾心理,通過向大眾傳達「一般人們是如何如何」的信息促使人們進行好的行為。

《行為失控》適合好奇人類行為如何被塑造的讀者閲讀,更瞭解不同情景中、複雜元素交錯下什麽才是影響人類行為的關鍵要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