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的異議、從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到近代獨裁的思辨

 獨裁的異議:從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到近代獨裁的思辨


在寫此書評前,我看到當今現象就是許多人把政治傾向分為「民主自由陣營」與「共產集(極)權陣營」,而雙方都指責其缺陷與不足,更有者倫為天秤的極端,即“自由民主大法最好”/“共產集(極)權就是無敵”,這蠻令人莞爾無奈。

現在拋下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究竟民主是不是最棒的體制?而獨裁真的有大家想的那麼爛?

此書就古希臘雅典城邦社會的民主制度的歷史展開討論,從家世財力衍生出階級制度而使權力不對等的社會對立導致平民擁護的獨裁(僭主),而僭主的世襲漸漸產生了人對權力的濫用而演變成「直接民主」的制度。因為「直接民主」導致了為了把某某人流放而產生的民粹;而在某一時期橫空而出,擅於演說的魅力型領袖,若他們在一時錯誤的判斷那將會把那些擁護他的城邦帶入了萬劫不覆的深淵。簡單來說古希臘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度存在了很大的隱患。

而古羅馬的共和制度則比古希臘的民主制度來的優異一些,更主要的是在於他們的「分權制度」。而他們的分權制度可以分為 -公民大會/元老院(貴族)/獨裁官(dictator)。有趣的是獨裁官在國家僵持下一個決策而苦無法做決定的僵局下就會由此官來裁決判定國家的決策;而古羅馬人注重傳統,心系國家的概念下使得這樣的共和制度延續了很久的平衡。因為複雜的分權機制導致了其他因對獨裁官的權力過大感到疑心重重而三不五時就會彈劾獨裁官,並且在哪個時空背景下戰爭不斷而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而衍生出了帝制。在帝制下的古羅馬時代因為元老院不滿皇帝權力過於集中,發動了許多暗殺皇帝的事件。

在討論到近代歷史,從法國大革命,德國民族國家的崛起,世界第一二次大戰的脈絡來展開討論。近代的民主獨裁更加的分明易懂,尤其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獨裁者的下場都很慘烈故不做太詳細討論;此外此書也簡單概括了俄羅斯帝國到蘇聯名為共產實為史達林獨裁政權的脈絡。

在現代社會作者則對「數位霸權」感到憂心忡忡。尤其武漢病毒的封鎖氛圍更加展現了民主(可議論)與集權(中央一刀切)決定封鎖與否更加顯現了民主與集權的差異點,從事後諸葛來看我們當然知道封鎖是一則猛藥,但分段式開放才那是較為溫和的處理方式。而在數位時代數位科技發達時人類就不會更加仰賴數位資訊判斷而懶於思考全權交由數位資訊決定?

民主其實只“比較好的民粹制度”,獨裁也需要很優秀的領導人才能讓民心所向;但是歷史上的教訓權力總使人腐敗,分權(共和)也許更加適合現在體系,但共和制度互相制衡讓良好的決策不能夠迅速執行。究竟怎麼樣的制度更加適合人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