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21986.html )
新加坡這幾個星期Covid大爆發,前線醫護工作人員都面臨沉重的壓力。很多醫護人員自己也感染了Covid需要在家隔離,沒感染Covid的醫護人員就需要值額外的班頂替,大家都撐得很辛苦。
但還是有沒同理心的人,自以為消費者是老大,對醫護工作人員大呼小叫。曾有人敢公開地大聲辱罵我的菲律賓護士,我也在公眾面前怒斥他給他一點教訓。這種人其實都很勢利眼,他看到外籍女性勞動者就自以為高人一等,看到我是華人男性醫生氣勢就軟了,這就是我們社會裡可悲的現實。
台灣聯經前陣子出版了新加坡社會學者張優遠的著作《不平等的樣貌》,這本書的英文版《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很紅,是草根去年年度排行的前三名,其內容還曾在新加坡國會上被討論過,非常全面地討論了新加坡的階級問題。本書也精準地指出,新加坡許多福利制度,其實是建立在"家庭"的單位上,這也使得新加坡的女性更容易被鎖入婚姻的父權結構裡。新加坡無疑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但在多元的背後,從種族,性別,國籍,職業,其實都容易成為各種階級的標籤。
透過擁抱自由巿場和資本主義,新加坡在經濟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不平等問題,也必須得到重視。近日我菲律賓護士的父親生病住院,其醫藥費高達數萬新幣,幸好同事很有心地發起了募捐,我也捐助了五千表達支持,希望可以減其個人和家庭的負擔。無論種族性別國籍職業的差異,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必須要有互助和共享的精神。
社會需要經濟成長,個人也需要努力工作創造產值,但賺取更多的資本不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而是要讓我們有能力去做更多的重分配,這樣才能讓社會離平等和免於壓迫的理想更接近一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