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象

 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04326.html


//本書為《PAP vs PAP:The Party’s Struggle to Adapt to a Changing Singapore》的中文版,作者為Cherian George和Donald Low,由鄺健銘翻譯。

這本書的基調是務實的,兩位作者的寫作前提是站在人民行動黨的角度去分析,並提到一個關鍵,也就是PAP的一個特點,自我更新能力。以新加坡的現況來説,懂得自我革新且更加有爲的執政黨,才是孱弱的反對黨持續進步的動力。人民會得益于這樣的良性競爭,政治生態也不會演變至政黨惡鬥、互挖瘡疤的局面。

本書提到一個重要概念--- 政府的認受性(一般使用“合法性”,原字為legitimacy)即政權被大衆認同的程度。舉一些其他國家作爲例子,如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成功脫貧,馬來西亞政府足夠捍衛馬來人和伊斯蘭權益,都是國家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一旦政權做不到這些,政府的權威和支持率就會下降,類似於社會契約。然而,這樣的認受性是會發生改變的。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的地位有所鬆動,主要原因就在此。

簡單來説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府的認受性來自於:一、高效的官僚機構,專業的政府機關;二、經濟高速發展,人人有飯吃;三、多元種族(或不同社群)相安無事,和平共處。雖然存有暗湧,但因爲PAP能做到這三點,因此他們能得到大部分公民的認同,同時也讓對岸的絕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心馳神往。

然而,就像任何一個國家的執政黨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不可控因素(人民行動黨以及政府機關對可控性有病態的執著)不斷拍打人民行動黨看似穩固的黨國體制,導致它的認受性逐漸被削弱,人民行動黨,無可避免的逐漸失去威信。

這兩年來,人民行動黨在應對武漢肺炎的方式,加上客工宿舍爆發疫情,更是讓某些信奉PAP管制的信徒看到政府相對失能的一面,政府高效、專業的形象有些許幻滅;經濟增長趨緩、社會階級固化加上移民的問題,也讓不少中產以下的民衆開始質疑新加坡任人唯賢(meritocracy)的金科玉律。相比于國家是否穩健發展,自己的飯碗其實更加重要,也因爲如此,不太符合“新加坡價值”的左翼聲音最近逐漸有了市場;因應全球身份政治的風起雲湧,不少本地年輕人也開始反思國内是否有結構性歧視的情況,從正面的角度看,這些聲音的出現有助於公民在種族(包括語群)、性別、階級意識的覺醒,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民行動黨打造的“One people, one nation, one Singapore”思維自然就受到挑戰。

理想的角度看,為達至善,必須即刻推動改革。但以務實的角度看,任何的改革都需要動力和契機,人民行動黨當然不會是那個例外。那麽問題來了,他們有足夠的動力改革嗎?本書作者絕大部分内容在分析行動黨的問題、談改革之必要並對人民行動黨自我進化能力保持樂觀,這是我和他們立場稍稍分歧之處。人民行動黨的三大結構優勢:務實教育下被閹割的公民社會、被馴服的媒體以及跟著執政黨屁股亦步亦趨的反對黨,都是他們穩坐釣魚臺的法寶。要人民行動黨自我進化首先推力要夠強,目前來看公民社會已經逐漸起步,配合網絡媒體和出版業,可能可以稍稍影響輿論促進改變。至於握有話語權的主流媒體以及反對黨是否能跟進,則有待觀察。

不論是站在任何立場,人民行動黨的大幅度自我革新都是勢在必行。行文至此,也希望新加坡能繼續向前,成爲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