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81250.html

 

近日讀到一本好書,《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台灣聯經出版,作者王智明是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本書厚達四十萬字,很有份量,非常有系統地爬疏了從近代中國到戰後台灣冷戰時期外文研究的脈絡。

“外文”一詞本身就有深意,“他者”的文學的意思。所以會使用“外文”一詞就有點民族主義的意涵,因為已經先預設了有一個自我民族的語文,而這個語文是固定的。理論上,所有自我民族語文以外的語文都是外文,但現實裡,在談到“外文”時,研究和重心還是放在西方列強的語文,而對第三世界的語文著墨不多。

如何處理與西方之前的關係,基本上是所有後殖民社會的難題。幾乎所有現代和進步的觀念都來自西方,不了解西方,幾乎無從了解各種“主義”,工業革命於西方始,現代和西方也幾乎畫上等號。因此向西方學習,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道路。一方面,過分唯西方為尊,容易陷入一種殖民帝國威權崇拜,但另一方面,對西方過度仇視,也會陷入極端民族主義的陷阱,對普世價值和現代性有所抗拒。

相較於伊斯蘭社會和非裔積極地介入西方,東亞似乎更安於自身“遠東”的位置,對西方的態度也更為極化。

這本書我覺得可貴之處是在於問題意識,書內很多內容都值得進一步思辯。到人生這個階段,我覺得任何形式的文字書寫和創作,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而要能夠思考得深入,對脈絡必須熟悉。

因此我覺得這是一本很補的書,對文學和思想甚至國際關係有興趣的朋友,都值得一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