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理想崩壞 -馬來西亞的威權反撲

 改朝換代,理想崩盤——馬來西亞的威權反撲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274497.html

 

個人真心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華裔選民在來屆大選想要知道如何做一個良好選民與參與公民社會的一本指南書。此外我認為這一本書也很精準的批判了希盟政府在選前選後如何換了思維進而成為自己批判對象的模樣。

此書記載了11篇深度文章剖析了希盟,巫統,馬哈迪朋黨,公民社會團體,媒體與當下保守甚至激進宗教團體對大馬社會於2018至今的在希盟執政下的影響。譬如奕慧撰文寫的改教議題,其實希盟裡的民主行動黨很有意願要改變這個議題,然而其盟友在宗教色彩渲染深層的社會氛圍選擇默不作聲,而導致改教議題沒了下文。而迪澎撰文關於媒體的文章更顯現了媒體自由在希盟政府執政初期得到比較寬鬆的對待,而在媒體報導對希盟政府不利的新聞則會被政治人物控告,而他表示執政的政治人物有更好的方法與媒體打好關係,但他們選擇了較為簡單粗暴懶惰的方法去箝制新聞自由;南發這對馬哈迪朋黨的批判就如臉書的他一樣犀利,而看他的那一篇炙熱卻帶理據脈絡的文風,更加清楚的表現了馬哈迪的朋黨回歸是因為大家相信老人家會在暮年改過自新的共業。

最後的結尾用至翰的文章收尾,我覺得運用的很是巧妙。至翰在此書最後一篇文是在說公民社會團體的社運份子進入了體制是對公民社會的猥褻與背叛。詳細內容不贅述,但他的結尾收得很巧妙,在此節錄

“….充斥機會主義的短線操作的惡習,那麼恐怕在來臨的第15屆大選將重蹈覆轍,要人民繼續看大局含淚投票,體制改革最後只不過淪為競選口號而已”

作為公民社會一員應該盡到的責任,不侷限於投票而已。「公民社會組織應有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向政府問責,監督政府政策,提倡透明施政,倡導更好的替代政策給政府、機構與私領域,鼓勵公民參與,捍衛人民權利公共利益和社會價值觀,為社會服務(尤其赤貧邊緣群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