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非貓: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
(網店鏈接: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082757.html )
因工所需,小店最近主办的“認識台灣”系列課程,老闆要求需對講師們的著作與背景了解一二,以及撰文介紹講師著作,順便增進身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涵養做努力。
於是,當下就選擇了這本由謝佩霓講師撰寫的《貓非貓: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如同作者序文中所寫,此書取名為「貓非貓」,乃取自「霧非霧,花非花」的句型。所以,書寫的內容主題核心並不是“貓”,而是以“貓”觀人,文學,詩歌,音樂,艺术,政治,觀生活百態,古今東西是與非。也如同此書的「貓非貓」的後半段,「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作者文筆就像是貓一樣,行走於書中所寫的人事物之中。這也是作者說此書「無法分類」的原因吧。而作者本人是非常博學的,任一藝術領域的介绍与见解,無不信手拈來,入木三分。其所见所闻,讓孤陋寡聞的我獲益良多。
書中所寫的大師,藝術家,所涵蓋的領域甚廣。有中國文學小說的老舍與他的貓城記,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個人很喜歡他的故事);美國客觀主義詩人露意絲.葛綠珂 ( Louise Elisabeth Gluck )(非常喜歡她的寫詩風格);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去世,極具爭議性的韓國導演金基德;甚至有中國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和他的兩隻「黑貓白貓」。
書中所寫最讓我喜歡的,是美國客觀主義女性詩人露意絲.葛綠珂( Louise Elisabeth Gluck,1943-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現代都市的風格形式。露意絲,用詞簡略但句句斟酌,言簡意賅至極。初次看到露意絲的詩,就讓我想到了Casey Baugh,Edward Hopper的畫。那種夜幕降臨,孤身於冷清卻又繁華的都市之中,即現代感卻又充滿感性的畫面,讓人著迷。
同樣的,作者對老舍的評價,也是立體且深刻的。懺愧的說,見識少少的我對老舍的印象大概就是初中華文課本中聽到的著名作者之一(原諒我把上過的華文課都還給華文老師們了)。以及在大革命中被逼至送命的無數知識分子之一。但當作者在書中提及「茶館」時,方才想起1982年的那部經典的老電影「茶館」就是由老舍的作品改編而成的。
有趣的是,作者在「老舍的貓城記」這一篇章中,開頭就以「貓人國父權高漲,婦權不存在,滿城到處都是受虐婦女唱著衰歌悲鳴。貓人國首都「貓城」,文明已有超過兩萬多年的歷史」。這段作者對老舍作品「貓城記」的描寫,足以見得老舍不止在「貓城記」中批判無能的政府與混亂的世道,失德失格的人民,更對當時中國女性的狀況有著相當的關懷與重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