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圖片
剛讀完田房永子和上野千鶴子對談的《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這是一本相當有趣好讀的書,不論男女都值得一讀。畢竟我們都在父權社會的背景下長大,無可避免的思想上會有大量父權強制加諸與我們身上的各種枷鎖。要打破這種枷鎖,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閱讀和理解他/她者。 這本書談到了幾個和我們相當貼近的話題,女人為何如此艱難,女性為自身權利的戰鬥,婚姻,戀愛,育兒,性,告別大叔式思維(保守男性視角的思維方式)和什麼是女權主義者。 當然,兩位對談者都來自日本,對談中大部分例子都是日本的各界人物和曾經發生的各種運動,對日本,甚至是對這話題不熟悉的讀者可能稍有不便。但是,這也是我們去理解日本女權主義一路以來發展脈絡的好開始。 在書本的最後,上野千鶴子說到田房永子的作品在表達一種觀念:“每個人都是不成熟的,都要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如何處理夫妻關係,孩子也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大人。也就是說,不是結了婚就能成為夫妻,不是生了孩子就能成為父母。” 個人認為這段話對應當代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大部分人的祖輩在各種規條下活得太久,久到我們從不自覺,其實我們一開始都是無知的。而我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在於有一部分人察覺到這份無知,而去問為什麼,繼而去思考和學習。 打破父權社會各種固有的理所當然,承認自己的不足。我想,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思考。

旅行與「現代」:近代中國文人之歐遊心影錄(1920-1935)

圖片
   (網店鏈接: 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83637.html )   季風帶文化近日出版了陳奕進的《旅行與「現代」:近代中國文人之歐遊心影錄(1920-1935)》,這是我第二次替奕進出書,第一次是透過馬來西亞三三出版了他的詩集《零號幻術》。奕進先前在台灣清華唸研究所,後回馬為馬來西亞的高教努力。本書榮獲台灣第五屆周夢蝶詩獎評論類首獎,也感謝該單位贊助部分出版經費。 本書主題很有意思,討論百年前民國文人的旅歐經驗,以及對他們文學所產生的影響,以徐志摩、王獨清和王統照三位詩人為例。 百年前中國面臨時代巨大的衝擊,舊時代的封建秩序瓦解,在外部壓力下被強迫走入一個現代化的進程。民國文人多還是滿懷中國士大夫階層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意結,但關於“愛國”愛的是什麼國,現代“中國”應該長什麼樣子,知識分子自己往往也充滿矛盾和困惑。 在這個背景下,旅行,出走,移動,成為試圖得到養分和找尋答案,一條明顯的道路。什麼是“現代”?當然要往現代的起源,歐洲,去追尋。徐志摩年輕時也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清教徒意識,甚至公開“反黃”“反艷情小說”,但隨著年歲閱歷漸長,與泰戈爾和羅素等文豪的來往,徐志摩逐漸放下對民族國家的執念,和回到“人”與“文”的本位。雖然“向歐洲學習”,但徐志摩對西方一直保持著批判不盲從的態度,對在俄羅斯甚行的共產主義也非常保留。 在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極權統治下,出遊有時也是為了自身安全的考量,如王統照因《山雨》被政府查禁而被逼出國,百年以來,文人在中國仍沒有自由和安全的創作的環境。對於家國的憂慮和無力在男性文人身上往往也投射為感情上的挫敗,如徐志摩和王獨清都在歐洲面臨愛情的挫折,中國文人注定有種得不到理想的家國也得不到理想的愛情的悲劇。 百年過去,華人社會的現代化仍是未竟之功,閱讀前人的掙扎能讓我們對自身處境有更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