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在隔離期間非常應景地讀了這本,《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
現在與未來》,台灣商周出版,作者Geoff Manaugh和Nicola Twilley是記者和作家,這本書一半是醫學史,一半是科普。

隔離有非常久遠和古老的歷史,人類對傳染病的恐懼幾乎和文明本身一樣悠久。直到今日,隔離仍然是面對未知和快速傳播的傳染病,一個有效可以減緩疾病傳播,保存醫療量能的手段。

隔離涉及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因此不只是“能不能”,還有“應不應該”的問題。歷史上,隔離措施的針對對象常有歧視性,如不過百年以前,為了避免性病散播,美國還會隔離“放蕩的女子”,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有色人種,儘管保險套在當時明明就已經發明。

本書不止提到人類傳染病的隔離,也提到動物和植物疾病的隔離,核廢料的隔離,太空物質的隔離,(美國這樣做避免太空人將奇怪的太空疾病或異形帶回地球,但蘇俄完全不care)。早在Covid大爆發之前,各種形形色色的隔離都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被忽略但重要的一部分。

傅柯說,“瘟疫,是講求秩序的”,大流行病讓國家權力之手進一步深入個人的生活空間,在嚐到甜頭後無法自拔,(見Covid中國的現例)。但另一方面,在西方,隔離仍有強烈的歷史污名和恐懼,接受隔離常被貶為對威權順從,而不是負起公衛責任的表現。

Covid不會是人類最後一個大流行病,隔離作為公衛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對隔離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文明的做法,還是人類重要的功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