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你不可能是漢族

圖片
    (網店鏈接: https://www.monsoon2016.com.tw/product-detail-3183295.html )   這是一本很犀利的書。作者吳鋭在此書序已先表明了“此書有很大辱華的可能性”,但他強調疑古是常識,很多事情的依據可以引經據典再通過常識來推論而非被帶風向跟著官方界定的標準下定論。 從現代新中國劃分的五十六種民族作為開頭,作者就直接地說明了中國許多民族根據中國政治需求都被分化進了漢族,更根據自己土家族被分化進漢族的經驗來作為開頭。 而此書還有進而討論了堯舜炎黃漢族的依據,而中原各個朝代的君王為了延續其正統性的五德說(漢為堯後,堯對應火德所以漢作為繼承也不得不是火德),因為那些五行學說是為了展昭對天下統治的正當性而提出的論調。而據此書編寫堯舜二帝都是烏夷族,所以作為大漢族主義的擁護也很是奇怪。 根據作者撰文,他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烏夷族是最古老且最文明的民族,他們的風俗是「仁」,有仁愛,生長等多種意思,天性柔順,是「君子之國」,又可稱鳳族。據此書pg097 所記載-滿族有著深厚的烏夷文化傳統,屬鳳族一支,根據滿族女作家徳齡的一段話來說-她父親小時後教過她滿人不是中國人,而是中國的主人。從此書的角度來看滿族的自我認同為四夷而非中華民族。 而近代的歷史也有討論,在那個革命混亂的年代有討論到革命黨如何強調自己是繼承黃帝的正統性來光明正大的實行他們的排滿主義,他們根據英國人拉庫伯的「黃帝西來說」,相信皇帝是原來裔出巴比倫,漢人祖先是巴比倫人,他們“逾絕大之高嶺,翻越了帕米爾高原,不遠萬里征服中國”,說明了他們認同漢族是侵略民族,而劉師培也承認了中原本的原住民是苗族,漢族是外來征服者,經過了漢族的征服中國才變成漢族人的中國,而中國歷史就是漢人的中國歷史。不管是革命派,國民黨還是中共,泛黃帝子孫論成為了他們的統戰工具,他們皆把中國看作是“漢族的中國”。無論是舊時民國還是今天的中共,他們皆把種族同化示為最終漢人統治中國的目標,其目的在於政治需求(方便治理)。 而什麼是漢族?此書也引詩經-“維天有漢”(意思是天上有銀河)說明了漢的詞意,漢又可稱為「銀漢」、「雲漢」、「天漢」。在漢水流域巴蜀原住民崇拜他們的母親河,因此把她比做天山的銀河,「漢水」因此得名,劉邦在陝西之漢中起家,漢國之名借自巴蜀楚原住民而非華夏,所以漢...

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圖片
在隔離期間非常應景地讀了這本,《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 現在與未來》,台灣商周出版,作者Geoff Manaugh和Nicola Twilley是記者和作家,這本書一半是醫學史,一半是科普。 隔離有非常久遠和古老的歷史,人類對傳染病的恐懼幾乎和文明本身一樣悠久。直到今日,隔離仍然是面對未知和快速傳播的傳染病,一個有效可以減緩疾病傳播,保存醫療量能的手段。 隔離涉及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因此不只是“能不能”,還有“應不應該”的問題。歷史上,隔離措施的針對對象常有歧視性,如不過百年以前,為了避免性病散播,美國還會隔離“放蕩的女子”,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有色人種,儘管保險套在當時明明就已經發明。 本書不止提到人類傳染病的隔離,也提到動物和植物疾病的隔離,核廢料的隔離,太空物質的隔離,(美國這樣做避免太空人將奇怪的太空疾病或異形帶回地球,但蘇俄完全不care)。早在Covid大爆發之前,各種形形色色的隔離都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被忽略但重要的一部分。 傅柯說,“瘟疫,是講求秩序的”,大流行病讓國家權力之手進一步深入個人的生活空間,在嚐到甜頭後無法自拔,(見Covid中國的現例)。但另一方面,在西方,隔離仍有強烈的歷史污名和恐懼,接受隔離常被貶為對威權順從,而不是負起公衛責任的表現。 Covid不會是人類最後一個大流行病,隔離作為公衛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對隔離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文明的做法,還是人類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