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書評——裸妝散文堆疊的真心

圖片
中學的時候,在作文課上也寫過不少散文,雖然並非「下筆如有神」,但好歹寫的時候不會猶豫。成年後反而感覺越來越難寫散文了,畢竟相較於小說和詩,散文是唯一必須要「真實」的文體。這並非說小說和詩就沒有重構現實中「真實」的一面,而是散文需要作者誠實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給寫出來。 在理解了這一點後,就很難再寫散文了,即便偶爾下筆又會將其刪除,有太多的顧慮和太多的恐懼。在這個充滿人設的世界,我們又有多少人可以勇敢讓大家看清真實的自己呢?經歷地越多,越是世故,越是不敢讓外人輕易窺見自己的真實。 所以逐漸失去寫散文的勇氣,也佩服那些能夠寫散文的作家。 蔣亞妮的這本《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是她的第三部作品,共有四輯,第一輯「時間的單位」談她的經歷和成長;第二輯「戀愛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談她的愛情經歷和體會;第三輯「不務正業的那些事」談各種感受和理解;第四輯「寫字的人」則是談寫作。 會被蔣亞妮的散文吸引,是因為讀到她的第一篇散文就有提到《美少女戰士》、《幽遊白書》和《灌籃高手》,看得出來作者中學沒少看漫畫,用中國當下比較流行的網路句子大概就是「這作者能處」。後來就喜歡上蔣亞妮的文筆,明明文字都很淡然,沒有什麼聲嘶力竭的字眼,卻有飽滿高漲的情緒,常常讀著讀著就忍不住心都揪起來,偏偏她的文章都很溫柔,卻又令人感到作者的堅韌。 有人用「裸妝散文」來形容蔣亞妮的散文,我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再貼切不過了。雖然說散文需要「真實」,也需要作者誠實面對自己,但這並不代表散文就沒有虛構的文學性在。科學研究已經發現,我們的每一次回憶,其實都是對記憶的重構,加上作者撰寫的手法,就呈現了每一個作家散文文學性的不同。 有趣的是裸妝本來就是指雖然化妝了,但由於精心調整化妝的方式,所以看似沒有化妝。而蔣亞妮的散文,卻是在文字的堆疊之中,讓讀者看到看見其真心。可是為了達到這些真心,作者又需要多麼努力地來解剖自己,才能得出結果呢?「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也許並非僅僅只是書名,也是作者對讀者的期盼。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心得

圖片
近代中國史上,蔣介石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過的歷史人物。但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過去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處在一種兩極的說法。如果以國民黨或中華民國的史觀為主的話,就會覺得蔣介石是民族英雄、影響中國的偉人等等,但如果是以中共的史觀為主,自然就會說蔣介石是「美帝」的下屬、分裂中國的民族罪人云云。 這些都跟20世紀後的政治局勢有關,簡單說就是立場影響大腦。不過也無法否認蔣介石自身的經歷,以及他在近代中國最混亂時期所作出的選擇,都讓他成為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名義上結束了中國的軍閥割據和南北分裂,並持續加強當時中國的總體實力,為中國之後抗日打下基礎,艱辛地對抗日本的侵略,最終成功等到日本的投降,也讓外國結束跟中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這自然是「功」。但他在任內實施獨裁手段,他在戰爭時期為了對抗敵人實施的一些殘酷手段,他領導的軍隊和政府也出現許多貪污腐化的問題,最糟糕的自然是他到了台灣後,用白色恐怖的手段來統治台灣,這就是他應該負責的「過」。 近幾年來,就有看到比較多持平地對蔣介石進行評論的書籍,最新一本出版的自然是潘佐夫教授的《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亞歷山大·潘佐夫教授是一位俄羅斯的漢學家,也是近代史專家。他之前有撰寫《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和《鄧小平:革命人生》,就通過借閱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解密的蘇聯檔案,補齊了俄國一方對這兩人的看法。 最新這本《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如此,在閱讀了大量的蘇聯原始檔案,包括兩冊蔣介石個人檔案,這就讓這本傳記有了其它蔣介石傳記所沒有的獨特內容。當然他也大量使用了美國、中國以及台灣有的資料,尤其2005年在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佈的《蔣介石日記》。 在書中導論之中,作者似乎認為美國對蔣介石的評價不太公平,這也影響了美國在國共內戰時對蔣介石政權的判斷。雖說如此,但作者也並非一味地奉承蔣介石,應該說,如果讀者期待能夠在這本書裡看到什麼「蓋棺論定」的結果的話,那注定要失望。實際書名「失敗的勝利者」就為這本書的調性做出完美的詮釋,我們很難去說蔣介石的一生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就如我們很難去評價他的一生到底是正義還是邪惡的。但也許每個人在歷史上本來就擁有複雜多變的形象,希特勒愛護家人和動物、卻殘酷地種族清洗猶太人,就是同樣的道理。 先釐清了這點,在閱讀本書時才不至於陷入探討是非功過的執念。而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通過詳細的記錄蔣介石的起居作息,希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