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書評——裸妝散文堆疊的真心

圖片
中學的時候,在作文課上也寫過不少散文,雖然並非「下筆如有神」,但好歹寫的時候不會猶豫。成年後反而感覺越來越難寫散文了,畢竟相較於小說和詩,散文是唯一必須要「真實」的文體。這並非說小說和詩就沒有重構現實中「真實」的一面,而是散文需要作者誠實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給寫出來。 在理解了這一點後,就很難再寫散文了,即便偶爾下筆又會將其刪除,有太多的顧慮和太多的恐懼。在這個充滿人設的世界,我們又有多少人可以勇敢讓大家看清真實的自己呢?經歷地越多,越是世故,越是不敢讓外人輕易窺見自己的真實。 所以逐漸失去寫散文的勇氣,也佩服那些能夠寫散文的作家。 蔣亞妮的這本《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是她的第三部作品,共有四輯,第一輯「時間的單位」談她的經歷和成長;第二輯「戀愛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談她的愛情經歷和體會;第三輯「不務正業的那些事」談各種感受和理解;第四輯「寫字的人」則是談寫作。 會被蔣亞妮的散文吸引,是因為讀到她的第一篇散文就有提到《美少女戰士》、《幽遊白書》和《灌籃高手》,看得出來作者中學沒少看漫畫,用中國當下比較流行的網路句子大概就是「這作者能處」。後來就喜歡上蔣亞妮的文筆,明明文字都很淡然,沒有什麼聲嘶力竭的字眼,卻有飽滿高漲的情緒,常常讀著讀著就忍不住心都揪起來,偏偏她的文章都很溫柔,卻又令人感到作者的堅韌。 有人用「裸妝散文」來形容蔣亞妮的散文,我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再貼切不過了。雖然說散文需要「真實」,也需要作者誠實面對自己,但這並不代表散文就沒有虛構的文學性在。科學研究已經發現,我們的每一次回憶,其實都是對記憶的重構,加上作者撰寫的手法,就呈現了每一個作家散文文學性的不同。 有趣的是裸妝本來就是指雖然化妝了,但由於精心調整化妝的方式,所以看似沒有化妝。而蔣亞妮的散文,卻是在文字的堆疊之中,讓讀者看到看見其真心。可是為了達到這些真心,作者又需要多麼努力地來解剖自己,才能得出結果呢?「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也許並非僅僅只是書名,也是作者對讀者的期盼。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心得

圖片
近代中國史上,蔣介石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過的歷史人物。但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過去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處在一種兩極的說法。如果以國民黨或中華民國的史觀為主的話,就會覺得蔣介石是民族英雄、影響中國的偉人等等,但如果是以中共的史觀為主,自然就會說蔣介石是「美帝」的下屬、分裂中國的民族罪人云云。 這些都跟20世紀後的政治局勢有關,簡單說就是立場影響大腦。不過也無法否認蔣介石自身的經歷,以及他在近代中國最混亂時期所作出的選擇,都讓他成為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名義上結束了中國的軍閥割據和南北分裂,並持續加強當時中國的總體實力,為中國之後抗日打下基礎,艱辛地對抗日本的侵略,最終成功等到日本的投降,也讓外國結束跟中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這自然是「功」。但他在任內實施獨裁手段,他在戰爭時期為了對抗敵人實施的一些殘酷手段,他領導的軍隊和政府也出現許多貪污腐化的問題,最糟糕的自然是他到了台灣後,用白色恐怖的手段來統治台灣,這就是他應該負責的「過」。 近幾年來,就有看到比較多持平地對蔣介石進行評論的書籍,最新一本出版的自然是潘佐夫教授的《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亞歷山大·潘佐夫教授是一位俄羅斯的漢學家,也是近代史專家。他之前有撰寫《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和《鄧小平:革命人生》,就通過借閱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解密的蘇聯檔案,補齊了俄國一方對這兩人的看法。 最新這本《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如此,在閱讀了大量的蘇聯原始檔案,包括兩冊蔣介石個人檔案,這就讓這本傳記有了其它蔣介石傳記所沒有的獨特內容。當然他也大量使用了美國、中國以及台灣有的資料,尤其2005年在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佈的《蔣介石日記》。 在書中導論之中,作者似乎認為美國對蔣介石的評價不太公平,這也影響了美國在國共內戰時對蔣介石政權的判斷。雖說如此,但作者也並非一味地奉承蔣介石,應該說,如果讀者期待能夠在這本書裡看到什麼「蓋棺論定」的結果的話,那注定要失望。實際書名「失敗的勝利者」就為這本書的調性做出完美的詮釋,我們很難去說蔣介石的一生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就如我們很難去評價他的一生到底是正義還是邪惡的。但也許每個人在歷史上本來就擁有複雜多變的形象,希特勒愛護家人和動物、卻殘酷地種族清洗猶太人,就是同樣的道理。 先釐清了這點,在閱讀本書時才不至於陷入探討是非功過的執念。而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通過詳細的記錄蔣介石的起居作息,希望可以...

在繁忙時代按下暫停鍵的《這個世界,真的可以稍微等你一下》

圖片
孫瑋帆的《這個世界,真的可以稍微等你一下》,是一本記錄自己和身邊人經歷的作品。書中的一個章節標題就跟書名一樣,談到作者給自己放了一年的無薪假,結果被同事誤以為停下來的一年是「無所事事」。我個人看到這裡,覺得非常值得思考。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認為停下腳步就是「停滯」呢?而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認為「停滯」就一定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的事情呢? 在這個非常忙碌的世界裡,好像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停下、不敢停下,在小的時候就要上幼兒班、大一些上補習班,唯恐自己輸在起跑點,匆匆忙忙不斷向前,但卻很少思考自己想要前往何方。社會、學校、家長不斷教導我們要努力向前,但卻忘了告訴我們,為何要向前,以及要前往何方。 而這本書的書名,恐怕也是作者給讀者們的一些安撫,跟書中其它篇章一樣。作者從來都沒有打算要站在高地說些人生大道理,他只是很簡單平靜地述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偏偏這些想法和感受卻能夠讓讀者起到共鳴。他並沒有強硬讓讀者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卻反而讓讀者更深刻進行思考。 這並非一部很難閱讀的書籍,但我覺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很適合反复拿出來閱讀。畢竟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讓自己的心靈好好沉澱,並休息一下。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在告訴我們要努力要成功,那來上一本告訴我們可以好好休息的書籍,好像也有必要,不是嗎?  

掉入回憶的蜘蛛網——《捲蜘蛛網的牙籤》有雷書評

圖片
卓振輝是90後的馬華作家,《捲蜘蛛網的牙籤》是他第二部小說作品,也是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書中共有九篇小說,以新邦波賴新村為背景,描述了「我」(主角)的生活和過往的記憶,劇情看似無關,但偶爾彷彿又遙相呼應,加上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令人有整本書其實都是同一個「主角」、只是處於不同時空因此做出不同選擇的感覺。 我自己本身雖然不是新村的孩子,但看「主角」在不同故事裡的選擇,總是有些恍惚是在描述著自己的經歷。例如書中〈捲蜘蛛網的牙籤〉說長輩們互相聊天,然後小孩子一旁聆聽似懂非懂的情況,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甚至還隱隱約約記得一些當時宛如聽天書的內容,雖然要等到長大後才理解長輩們在說些什麼。差別只在於我不需要躲起來而已,但也不能隨便插嘴,不然就會被大人叱責說「大人說話小孩被插嘴」之類。 而書中提及老師時稱為「文化人」,但偏偏老師這份職業卻被認為就是無法「功成名就」的職業,也因此〈捲蜘蛛網的牙籤〉「主角」的堂哥一直勸「主角」離開教育領域去協助他,以尋求更好的「出路」。我自己也曾經擔任教職,看到這幾處真的心有戚戚焉。大家都說要尊敬老師,但卻弔詭地不認為老師需要更高的酬勞。 書中另一個特色就在於不斷在現實和回憶之中來回切換,尤其文字中不斷瀰漫著「想要回到過去」的感覺。但當現實和回憶不斷切換的同時,現實和回憶之間的界線也逐漸模糊,那到底哪一邊是現實、哪一邊是回憶呢?而且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於,感覺上作者對回憶的敘述要更為確定一些,反而現實的敘述很多時候會有不肯定是否真實發生過的感覺,這就讓現實和回憶之間更分不清彼此的界線了。 〈無可撫慰〉裡的「主角」的經歷,更是宛如夢境般奇幻和破碎,現實和回憶的分野完完全全被打破,但荒誕之中卻又隱隱約約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價值,這也是我在書中最喜歡的小說。 書的封面提到人常常會掉入回憶編織的蜘蛛網,然後就掙脫不了。我個人卻覺得這本小說也像蜘蛛網一樣,一旦開始閱讀,便被作者編織的文字蜘蛛網粘粘上,只能一直持續讀下去,直到完結為止。

穿越光速的愛情——《蒙面戰紀》有雷書評

圖片
我對科幻小說的迷戀大概跟我這一代的許多人類似,都是從倪匡的衛斯理、原振俠、羅開等精彩絕倫故事開始啟蒙,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也因此一開始閱讀《蒙面戰紀》就瘋狂愛上,直接花費3個小時多的時間一口氣讀完。 書中共分成三個部分:「蒙面戰紀」、「星光緩慢」和「尋找第一位素食者」。 「蒙面戰紀」一讀馬上可以知道是以香港的反極權運動為背景。〈蒙面戰紀〉進一步想像極權政府利用科技收縮人民權益的行為,也描繪出抗爭者精彩絕倫的抗爭手段,尤其天台的一戰,極具港漫的動作畫面感,讓人只能隨著文字情節向前衝。 〈花要怎樣開 無人能決定〉則從兩個情侶被捲入抗爭後,因為疑心生暗鬼導致感情破碎,也許暗示了抗爭者對彼此的不信任將導致抗爭運動的失敗? 〈判決〉提及法庭開始使用大數據AI來分析被起訴者犯罪當下是否包含惡意,尤其被起訴者正在試圖維護抗爭者的當下。將AI納入法庭審判之中本來就是很有爭議的議題,這篇小說更是讓讀者能夠對其有更多的思考。 「星光緩慢」則是以量子領域和宇宙旅行為背景。〈星光緩慢〉講述一堆情侶如何在光速為極限的宇宙裡,達成對彼此的約定。劇情中巧妙地融入量子領域和宇宙旅行,是我在整本書之中最喜歡的一篇了。 〈先知〉延續〈星光緩慢〉的劇情,講述AI為了排除系統內的不穩定性,決定屠殺所有人類,而人類則必須在AI軍團的重重包圍下殺出,尋找新天地再次繁衍。跟〈星光緩慢〉先後呼應的細節和情節,讓人在看到結局時拍案叫絕,真正符合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尋找第一位素食者」的故事在劇情上比較沒有連接,但充滿了一些奇思妙想。如果全世界都在吃素,那吃肉者是否依舊有享受肉食的權益?這就是〈尋找第一位素食者〉在探討的主題,吃肉者最後被迫不斷穿越到過去才能夠享受肉食的美味,是一篇輕鬆且充滿黑色幽默的小說。小說中還出現了巴生肉骨茶的踪跡,令我這個巴生人感到大為滿足。 在一個來自未來的時空旅行者幫助下,一位教授被迫面對他背叛妻子的過往,這就是〈死神天使〉的故事。兩人間的親密關係一旦曾經出現背叛,那是否還有修復的可能?這就是小說關注的重點。我個人覺得就算抽離了科幻的部分,這篇小說依舊屬於上佳之作。 〈蘇瑞亞〉則是通過一個為了拯救植物人女兒的母親的作為,探討了何謂人類意識。 科幻小說總歸只是小說,需要平衡劇情之中的「科」和「幻」,「科」太過則小說變成科學書籍,沉悶無趣;「幻」太過則容易讓讀者出戲,失去了納入科學/科技...

填補馬來西亞公民教育的好書——《舉手:公民參與的初步提問》書評

圖片
大多數時候看到馬來西亞華人對政治很有興趣的時候,通常就是每五年一次的大選「嘉年華」。在兩個月的大選競選期可以看到許多華人討論各種政治議題。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之中,卻少見監督、督促政府的行動和批判。甚至一些支持執政政黨的華人,還會以「在野政黨更爛」為理由,拒絕任何檢討政府政策的言行。 這無疑說明我們對「民主」的認知依舊保留在最基礎的「投票權」,至於投票後該如何推進政治議題就茫然無知。當然,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對公民教育的忽略才造成這樣的結果。剛過的這屆大選會出現「某某分數排第一,但第二第三第四名分數加起來超越第一名所以獲得獎勵」的言論,而且是主流媒體都有在使用的錯誤比喻,就足以說明我們公民意識的匱乏。 正是因為看到公民教育的缺失,遇到大將出版社的新書《舉手:公民參與的初步提問》才會如此驚喜。本書完整並且系統性地說明了公民意識相關的議題,從何謂公民、何謂民主開始談起,一直討論至公民之間的衝突該如何解決、如何判別不實資訊等等。 除了通過分析國內外的例子,讓讀者看到各種不同政治體制的優劣之處外,內文之外還有許多的補充資料,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從網路找到更多內容來充實自己。每一章節末還會有衍生討論,給讀者進行思考的空間。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容易閱讀、消化、吸收的政治好書。在我國六州州選即將進行的時候,閱讀本書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自己該如何投票,也讓我們學會在投票後持續推進民主議題的能力。 民主制國家的體制是否足夠進步,跟其公民的視野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人民缺乏公民意識,沒有足夠的監督和檢討,政府的民主自由人權分數也自然低落。因此我個人強烈推薦大家花一些時間來閱讀本書,也希望它可以補足我國目前依舊匱乏的公民教育。

當古文遇到遊戲——《打GAME闖關玩古文》書評

圖片
讀完《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祁立峰老師作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一直以來都有在關心要如何推廣古文,他之前的著作中,就有《讀古文撞到鄉民》、《國文超驚典》和《亂世生存遊戲》這類以幽默輕鬆的方式,來談論中國的歷史和古文,我個人還蠻喜歡的,覺得是 這本《打GAME闖關玩古文》則是另一本類似的書籍,而且是以「網路遊戲」的概念,再輔以古文,讓讀者對古代的人物、戰術、「裝備」等等,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例如說,如果你選擇當貴族,書中就有提到貴族的著名人物,宋玉,並以宋玉被中傷的歷史事件,來探討《對楚王問》的內容,最後更是帶出「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三句成語的意思。 再比如說後面章節有提到坐騎的部分,就以劉備和的盧的故事來探討人的才華一事,這也相當有趣,但中途的「劉備頭上出現『危』字號」、「又被諸葛村夫坑了」這兩句真的是令我瞬間爆笑出聲,顯然跟近兩年來由短片創作者冷淡熊將三國動畫剪輯配音的一系列短片有關。正是這種貼近時下迷因的內容,讓人一捧起這本書就欲罷不能,只能一鼓作氣讀完。 當然,這本書的瑕疵其實跟之前的《讀古文撞到鄉民》和《國文超驚典》一樣,就是如果你不是台灣人,你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搞懂書裡提及的迷因和梗,而且和《讀古文撞到鄉民》不同,這次可以沒有太多註釋跟讀者進行解釋了。這也無可奈何,像我之前書評提到的,所謂的「鄉民」用語就有其地域性(甚至年代性)的問題,這次只是多了迷因和梗,但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 但反過來說,只要能夠了解書中的鄉民用語、迷因和梗,那就會對書中提及的古文能夠有共鳴,讀起來也會感到非常有趣。市場上高雅、「陽春白雪」的古文作品也不少,但閱讀時卻需要一定的門檻,也許讀者們還是需要一些通俗、「下里巴人」的古文作品,讓他們可以更輕鬆地領略到古文的內容。